遂宁刨谭建材有限公司

資訊

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落后國外5-10年 商業化待解?

發布時間: 2015-12-17 09:06:42    來源: 蓋世汽車
字體:

[摘要]《中國制造2025》提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作為重點發展領域,明確了“繼續支持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掌握汽車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術,推動自主品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發展戰略,為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中國制造2025》提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作為重點發展領域,明確了“繼續支持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掌握汽車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術,推動自主品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發展戰略,為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其中對燃料電池汽車做出了以下的規劃內容。

  1、關鍵材料、零部件逐步國產化。到2020年,實現燃料電池關鍵材料批量化生產的質量控制和保證能力;到2025年,實現高品質關鍵材料、零部件實現國產化和批量供應。

  2、燃料電池堆和整車性能逐步提升。到2020年,燃料電池堆壽命達到5000小時,功率密度超過2.5千瓦/升,整車耐久性到達15萬公里,續駛里程500公里,加氫時間3分鐘,冷啟動溫度低于-30℃;到2025年,燃料電池堆系統可靠性和經濟性大幅提高,和傳統汽車、電動汽車相比具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實現批量生產和市場化推廣。

  3、燃料電池汽車運行規模進一步擴大。到2020年,生產1000輛燃料電池汽車并進行示范運行;到2025年,制氫、加氫等配套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區域小規模運行。

  電動汽車毫無疑問是今年新能源汽車的增長的中堅力量,同樣是國家政策的寵兒,燃料電池車卻顯得默默無聞。

  氫燃料電池的發展被國際公認為終極的新能源汽車,完全零污染、零排放。電動汽車如此火熱必然會對燃料電池車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業界對于《中國制造2025》關于燃料電池汽車的規劃是否能完成持有懷疑態度。通過對比國外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情況,可以知道我們與之存在的差異。

  同濟大學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張存滿教授表示,中國比較重視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前幾年我們的研究進展比較明顯,最近幾年有些停滯。張存滿教授認為,中國氫燃料汽車技術落后國外發達國家5—10年,“差距保持在5年左右我們還有機會追趕,若超過10年,我們追趕起來就會非常吃力了”。

  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階段分析

  1、國外

  張存滿教授介紹說,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經歷幾個時間段。

  通用在1966年開始研發氫燃料電池汽車,本田開始于1992年,豐田起步于1996年,掀開開始于1998年。

  2002—2008年,尚屬于實驗研究階段,沒有正式的運營使用;2008—2015年,屬于產品與社會結合的階段,開始投入使用。在2008年,本田生產FCX Clarity首款氫能源汽車用于租賃業務,到2014年豐田Mirai燃料電池車。韓國在2013年批量生產現代Tucson FCEV燃料電池車。

  2015—2020年,氫能源汽車進入普及階段。張存滿教授表示,2015年是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元年。根據計劃,2016年本田正式銷售新一代的Clarity氫燃料電池汽車,戴姆勒2017年也將正式銷售旗下的氫能源汽車。據介紹,戴姆勒本來預計在2014—2015年就推出氫燃料電池汽車,但是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去年開始與日產、福特合作開發氫燃料系統。

  2020—2025年,普及擴大階段,氫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到2025便開始商業化。

  2、國內

  中國在2001年開始進行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工作,起步相對國外較晚。

  2001—2008年,屬于技術研發階段,還沒有具備生產氫能源汽車的能力。直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推出的氫燃料電池示范車,才引起關注。

  2008—2020年,技術與社會結合階段,在2010年,氫燃料電池汽車再次以示范車的身份出現在上海世博會上。2014年,上汽啟動的“創新征程——2014年新能源汽車萬里行”活動中,榮威750燃料電池車以其動力強勁且操控性能穩定的特點,成為國內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的代表。

  2020—2025年,從2020年開始,預計國內氫燃料電池汽車開始普及,到2025年是普及擴大化階段。很多企業也開始著手布局氫能源汽車項目,為新能源終極目標做準備。

  2030年——商業化階段開始。

  張存滿教授表示,我國從2001年中國才開始注重氫燃料電池的研發工作,從起步階段進入到商業化階段,整體來看,我國氫能源汽車技術要落后國外5—10年的時間。目前,我國以蓄電池電動汽車為主要的發展方向,大量的物力、人力、財力投入,至于氫能源的發展狀況并不樂觀。并且國家政策沒有主導作用,所以氫能源汽車的發展會有一定的滯后。

  中國車企的發展方向政府的影響很大,自主研發的自由靈活、引領作用不明顯。張存滿教授指出,與國外相比,無論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還是美國、德國等歐美國家的汽車企業的自主研發占主導作用,具有前瞻性,市場自由靈活度高。“未來國內外氫燃料汽車發展的差距縮小可能性不大,令人擔心的還是差距的拉大,主要還是看國內自主品牌是否持續投入發力。”

更多推薦

專家專欄

企業專題

熱門文章

展會沙龍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