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刨谭建材有限公司

資訊

突破技術局限 儲能引領“中國式”能源革命

發布時間: 2014-10-31 08:01:08    來源: 儲能網
字體:

[摘要]近年來,隨著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與應用,與之相配套的大規模儲能技術引起社會高度關注。

  近年來,隨著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與應用,與之相配套的大規模儲能技術引起社會高度關注。日前,在2014第二屆儲能技術在微電網及分布式能源中的應用高層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認為,大規模儲能技術在電網發電、輸電、配電、用電四大環節具有不可或缺的關鍵作用,未來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儲能應用市場,但目前各種形式的儲能技術都存在諸多缺陷和局限,阻礙了其作為電網儲能系統的規模應用。 
  傳統電網存在嚴重風險 
  隨著20世紀全球各發達國家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規模經濟不斷擴大,導致自燃資源特別是能源資源大量消耗,由此帶來的能源危機及環境污染問題,使人們逐漸開始重視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并開發具有高效、節能、可再生的新能源。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王仲穎指出,在美麗中國的情景下,到2050年我國人均GDP達到3萬美元時,能源供應量將達到70億噸左右標準煤,其中煤炭占三分之一、油氣占三分之一、新能源占三分之一。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工農業生產以及民生用電量逐年增加,用電負荷需求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對電力部門的供電需求越來越高,即長壽命、低成本、可規模化、高安全。國家電網智能電網研究院“千人計劃”專家曹均正認為,我國能源很大一部分都損失在了轉換和傳輸過程中。 
  事實上,傳統電網面臨用電高峰發電成本高、供需不平衡導致輸電線路阻塞、發電廠與終端用戶遠距離輸電線路損耗嚴重等諸多問題。目前,我國電力用戶地域分散,農村電網負荷密度小且地域差別較大;負荷峰谷差大,用電負荷率低;負荷季節性、時令性強,年最大負荷利用小時數低;送電距離遠、送電功率小、輸送電能偏少、農村電網變電設備和線路利用率低,造成農村電網的供電成本偏高、經營效益偏低。 
  根據調查,我國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年增長速度達到30%以上,但可再生能源發電具有明顯的隨機性、波動性、間歇性、調峰難、并網難等不連續、不穩定和不可控非穩態特征,大規??稍偕茉窗l電并網將對傳統電網的安全、可靠、高效運營帶來嚴重風險。 
  儲能技術商業化有挑戰 
  王仲穎認為,中國式的能源革命將跨越油氣時代直接進入可再生能源時代,而中國能源革命的核心內涵是大幅度提高終端用能的電氣化水平,其中儲能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 
  實際上,儲能技術是突破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瓶頸的關鍵技術,是智能電網的必要組成部分,在儲能市場商業化雛形階段,系統性的比較分析各類儲能技術的性能特點,為未來市場發展提供篩選技術路線的框架基礎至關重要。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行業規劃與信息統計部副主任游敏認為,儲能系統是促進電力市場化改革、實現輔助服務多元化、優化電力系統經濟運行的重要技術途徑,也是發展微電網、分布式能源站、促進可再生能源研發、積極發展電動汽車、實現節能減排、促進電力結構調整、發展新方式轉變的重要技術支撐。 
  但儲能產業在我國還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儲能技術研究、應用示范、效益綜合評價等一直是業界關注的熱點,面臨著成本、性能、技術選擇、安全性等問題。目前,我國還沒有出臺與儲能相關的政策體系和價格機制,其中儲能電站一次性資金投入基本都能算清楚,可是電站運行成本、維護成本和折舊成本仍沒有清晰的界定標準,給儲能技術應用的商業化運營帶來巨大挑戰。
  儲能技術引發電力改革 
  第三次工業革命開啟了以集成電路、可再生能源與互聯網為基礎,從傳統集中式的人類經營活動逐步變換為智能化分散經營方式,儲能作為分布式發電與微電網關鍵支撐技術,承擔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儲能作為未來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最前瞻性技術,在可再生能源并網、電動汽車、智能電網、微電網、分布式能源系統、家庭儲能系統、無電地區供電工程乃至未來能源安全方面都將發揮巨大作用。 
  游敏認為,儲能技術改變了電力系統即發即用的傳統模式,使電力系統由原來的一組發電側變量和一組用電側變量組成的兩組時刻保持平衡的簡單系統變為了三組變量平衡系統,從而使電力系統的平衡關系變得多樣化,可選擇控制、可最優化,因此儲能技術的引入是對傳統電力系統概念的一次變革。 
  在儲能技術領域,我國與美國和日本相比起步較晚,相關技術水平有很大差距。而且我國對儲能技術的研究開發遠遠落后于風能、太陽能,因此加快儲能技術開發并引領和帶動儲能產業發展意義重大。在我國儲能技術沒有突破進展時期,將不同儲能介質結合起來,利用其優勢彌補其不足,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應用方向。在選擇儲能技術路線時,除了考慮投資成本、運行維護費用等經濟因素以及安全和環境因素外,必須衡量的技術指標包括能量密度、功率密度、響應時間、充電效率和使用壽命,并綜合考慮各種技術的優劣,做到揚長避短至關重要。 
  隨著能源結構調整帶來的新一輪電力體系變革,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并網、分布式發電及微電網的迅速發展、電動汽車的蓬勃興起,都將給儲能帶來新的發展空間,給儲能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儲能技術在電力領域迎來重大商機。根據所用的能量形式,儲能技術分為物理儲能、化學儲能、電池儲能、相變儲能。目前,我國大規模儲能技術中只有抽水儲能技術比較成熟,主要用于電網調峰、調頻、應急保障以及輔助核電站進行功率調節,但受地理環境、建設周期的約束。不過,目前還不存在各項特性均優于其他技術的通用型儲能技術,未來各種不同的儲能技術將共存發展,不同儲能技術發展進步的速度及其經濟性,將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其應用前景,但在市場經濟社會,無論采取什么樣的儲能模式,最終還是由消費者的選擇說了算。 
  相關報道 
  儲能行業或迎來爆發性發展 
  “我想5年、10年以后,甚至可能是20年以后,儲能產業會迎來爆發式增長。”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王仲穎在近日參加第二屆儲能技術高層研討會時指出:“中國要實現生態夢,只有走高比例的清潔能源、非化石能源這一條發展路徑。”而這離不開儲能。 
  目前,我國對儲能的要求已經較為迫切。以北京為例,峰谷差已經達到3倍以上,大量的發電裝置實際是為高峰用電裝備的,如果有足夠的儲能技術,將可以大大降低火電的裝機容量。 
  在目前所使用的主流電能儲存技術中,電池儲能憑借較高的功率和能量密度、模塊化部署能力、未來進一步降低成本的較大潛力,可適用的應用范圍最廣,已逐漸成為最主流的儲能技術路線。 
  而在電池儲能細分技術路線中,與鋰電池已基本確立電動汽車領域的主流地位不同,新型鉛酸電池(主要指鉛碳電池)、鋰電池、液流電池均有機會占據一席之地。尤其是鉛碳電池,其設計壽命長達15年。 
  現階段,哪些技術可以替代儲能技術為儲能發展鋪路也引來諸多爭論。因為即便有這些技術為儲能“鋪路”,儲能產業自身發展仍面臨諸多問題。 
  業內人士建議,制定持續的、清晰的儲能發展戰略,明確儲能技術經濟發展路線圖;吸取前期風電和太陽能的教訓,整合科研力量,突破核心技術瓶頸;鼓勵國內儲能設備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制定相應的財政扶持政策,探索建立與電力市場化運營相配套的儲能價格機制。
 

更多推薦

專家專欄

企業專題

熱門文章

展會沙龍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