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刨谭建材有限公司

獨家

貿易戰角力:多晶硅產業謀求涅槃新生

發布時間: 2015-09-14 09:42:00    來源: 電池中國網    作者: 王建軍
字體:

[摘要]去年8月,一紙《關于暫停多晶硅加工貿易進口的公告》,旨在堵住受貿易制裁對象繼續向我國傾銷的漏洞,促進國內多晶硅產業的良性發展。當前政策延緩期已到,海外多晶硅進口中國將面臨高額關稅,政策出臺背景和執行效果如何?

 

  去年8月,一紙《關于暫停多晶硅加工貿易進口的公告》,旨在堵住受貿易制裁對象繼續向我國傾銷的漏洞,促進國內多晶硅產業的良性發展。當前政策延緩期已到,海外多晶硅進口中國將面臨高額關稅,政策出臺背景和執行效果如何?境內多晶硅產能能否實現自給自足?產業發展接下來將何去何從?電池中國網帶您探尋多晶硅產業的“涅槃之路”。

  2014年8月14日,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發布《關于暫停多晶硅加工貿易進口的公告》(以下簡稱“58號文”)指出, 9月1日前已經商務主管部門批準的加工貿易業務可在合同有效期內執行完畢,以企業為管理單元的聯網監管企業在當年12月31日前執行完畢。

  “一紙公告”使光伏行業國際較量再掀波瀾

  早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我國就開始了多晶硅的研究,最早的是洛陽半導體廠和峨嵋半導體廠。但改革開放后,由于我國電子工業的主體思路是重整機而輕器件,器件上游的多晶硅更加受輕視,導致中國的多晶硅研究滯后,技術遠落后于歐美發達國家。

  作為最主要的光伏材料之一,多晶硅的發展直接制約了當前我國光伏行業的整體水平,使得日后與歐美國家的市場爭奪處于劣勢。

  就在2014年,此前稍有喘息的光伏行業再次面臨新的爭奪戰,美國對華光伏產品發起二次反傾銷和反補貼( 雙反 )調查。為應對歐美“雙反”,商務部陸續裁定對美國、韓國、歐盟的多晶硅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作為對歐盟、美國、韓國對華光伏產品“雙反”的回應。

  然而,業內人士認為,加工貿易提供的另一通道,使得中國的“雙反”措施并沒有取得相應效果。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多晶硅進口量達到10.2萬噸,同比增長了27%。2015年進口繼續增長,今年上半年我國累計進口多晶硅為60088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30.8%。其中,通過加工貿易進口多晶硅量為36223噸,占累計總進口量的60.3%。

  究其原因,國外的多晶硅企業通過加工貿易進口的方式規避了制裁,導致源源不斷的未付高額懲罰關稅的多晶硅產品進入我國。

  我國進口多晶硅的84%來自美、韓、德三國,針對韓國、歐盟多晶硅產品的“雙反”制裁比較寬松,預計此事件對其影響比較有限。而美國通過加工貿易方式規避高達50%以上的反傾銷稅,達到向我國出口多晶硅的目的(約2 萬噸/年),此次暫停多晶硅加工貿易進口主要封堵美國多晶硅對我國的出口。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報告顯示,2014年5月,我國多晶硅進口中,加工貿易和轉口我國臺灣地區兩大規避措施占比創歷史新高。6月,多晶硅進口量繼續激增,整個上半年通過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占比也達到了74.2%。硅業分會專家認為,這一情況如不及時加以遏制,未來通過加工貿易和轉口貿易規避“雙反”的行為還將更加猖獗。

  “國外企業通過加工貿易規避我國的貿易制裁,其實國內生產企業很早就向商務部門反映過該問題。”不少多晶硅制造業人士表示,只有堵好“加工貿易”這一漏洞,國內多晶硅企業才能真正從中受益。

  美國、德國等國家對中國的光伏產品征稅,其實就是 “抽血”,本質上是壓縮了產品的全球消費市場,阻礙了多晶硅產業的發展。如果的確存在不公平貿易,那么啟動一些調查,降低國際貿易對國家自有產業的傷害,也是國際貿易規則所允許的。但“一來一去”的雙方較量,多晶硅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將受到影響。

  新規之下國內多晶硅產業“暗流涌動”

  縱觀我國多晶硅企業的發展歷程,大量國家和社會資本投入,付出巨大的代價。通過多年自主技術創新,逐步沖破了歐美的技術封鎖,國際競爭力來之不易。

  然而,光伏市場火熱的背后,卻暗流涌動。圍繞“58號文”的存廢,國內光伏上下游企業出現了“內亂”,對該政策表現出明顯的分歧。

  以隆基股份為代表的下游硅片生產商和組件商,希望不要關閉多晶硅的加工貿易通道;以保利協鑫等為代表的上游多晶硅生產商,則希望能嚴格執行該文件,保護“民族產業”。

  毫無疑問,全面執行該文件,將利空下游硅片生產商、組件商,稅務成本將增加。但對于同一個事實,中國光伏上下游各自的表述卻相差極大。

  限制進口后,對于熱銷的轉換效率超過20%的高效光伏電池,國內多晶硅生產企業到底能否提供其所需原材料?

  保利協鑫副總經理呂錦標認為,國內生產的多晶硅產品,完全可以滿足下游需求。這個市場每年所需多晶硅8000噸左右,但國內下游廠商已經習慣與國外多晶硅生產商合作,國內多晶硅生產商攻不進去;隆鑫股份董事長鐘寶申指出,國內多晶硅生產企業的產品品質不穩定,不合格率高達15%-20%,而進口多晶硅的不合格率僅為0.5%-0.9%;中環股份總經理沈浩平認為,高效單晶電池也分等級,較低等級的轉換效率在20%左右,較高等級的至少也有22.5%的轉換效率。國內可以供給其中較低端的N型硅片,但更高端的,其品質就達不到要求。

  那么,執行“58號文”后,對下游到底增加了多少稅務成本?

  關閉多晶硅加工貿易后,采用一般貿易形式,美國多晶硅因為反傾銷稅超過50%,將被排除在中國市場外。歐盟的瓦克化學公司執行“價格承諾協議”,不受此影響。從韓國進口多晶硅增加的稅務成本最少也在10%以上,對中國硅片加工企業而言,由于比海外僅有8%-10%的成本優勢,競爭力將完全喪失。

  隔空論戰愈演愈烈。但一些業內人士指出,無論多晶硅加工貿易關閉還是放開,對國內光伏產業上下游的影響,都沒有企業宣稱的那么大。多位業內專家認為,該文件仍是對國外多晶硅“雙反”的政策延續,仍是在回應國外對中國光伏下游產品的“雙反”。

  “輸血”政策執行或面臨打折風險

  “58號文”的效果究竟如何,透過一組數據可以得出結論:據有色協會硅業分會發布報告,2014年9月份我國通過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量為6415噸,在當月總進口量中占比為64.5%;從美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1698噸,占當月加工貿易進口總量的26.5%,而除去不在反傾銷范圍內的189噸半導體用多晶硅外,其它則100%為可規避反傾銷稅的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口的太陽能級多晶硅。

  這意味著,即便做出了暫停太陽能級多晶硅加工貿易進口業務申請受理的決定,海外太陽能級多晶硅借加工貿易進口以逃避反傾銷關稅的活動依然猖獗。“加工貿易”已令我國對美進口多晶硅征收53.3%-57%反傾銷稅的貿易救濟措施面臨失效的窘境。

  業界更不愿看到的是,這一窘境會導致中美間可能達成的“價格承諾”最終流產,進而使美國雙反終裁結果對中國光伏造成嚴重破壞。

  長期來講,該政策對整個國內多晶硅產業也會有影響。因為高端的產品,目前國內很少有企業能穩定量產,國產多晶硅品質問題將導致N型硅片企業合格率下降,企業陷入全面虧損,P型硅片企業面臨隱憂,這個政策或將導致中國失去與國際高效太陽能電池組件配套的能力。

  國內高端硅片企業,均為海外高效電池組件配套企業,上連接海外多晶硅料高端市場,下連接海外高效電池,一旦失去海外競爭力,中國多晶硅企業則失去了海外配套的先進硅片企業這個品質測試窗口,國內多晶硅產業就缺乏技術牽引,這將可能導致國內的多晶硅會處于全球的低端,整個行業將會面臨更大的危機。

  靠持續技術創新擺脫“受制于人”窘境

  “落后產能是任何貿易保護措施都保護不了的,”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強調,“國內多晶硅產業只有實現技術突破,提高核心競爭力,才不會受制于人,不被牽著鼻子走。” 

  我國多晶硅產業屬于競爭力弱或典型的結構性產能過剩,即高端產品供不應求,國內產量低,需求大量進口;而低附加值的產品供過于求,并且大量產能尚未釋放。

  從長遠發展看,隨著未來光伏產業的持續擴展,目前多晶硅的有效產能仍不能滿足光伏產業的需求,2020年光伏產業的需求是目前有效產能的1.5倍左右,2050年的需求是目前有效產能的15倍左右,因此中國多晶硅產業屬于階段性、結構性產能過剩。

  有業內人士表示,針對多晶硅產業典型的結構性過?,F象,我國可通過規劃產業布局、調整產業結構來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并在維持國內市場穩定、增加企業競爭力、擴大國內企業市場份額的同時,積極搶占國外市場份額。

  行業協會應協助政府獲得基礎資料,建立完善的數據庫;監測產能運行狀況、設計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參與產業政策制定,并監督產業政策的實施。積極推動我國多晶硅產業向著良好、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

  業內一致認為,對于多晶硅市場,下一步發展要注重提升關鍵技術,從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整個產業鏈進行技術革新。放開高端料加工貿易,鼓勵先進加工企業發展,不要讓低端料進入中國,這樣既有利于整個產業平衡,拉動產業的發展,也會使“雙反”更有效;提高單硅片的出口退稅,保持先進加工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電池中國網獨家稿件,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更多推薦

專家專欄

企業專題

熱門文章

展會沙龍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