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刨谭建材有限公司

熱詞·全球格局 | LG、SKI、SDI、松下打卡了哪些國際市場?
發布時間:2020-01-14 14:57:59
關鍵詞:動力電池鋰電池

2019年,我國動力電池市場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發展態勢,二三梯隊電池企業為了在行業洗牌中存活,一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頭部企業,則在“買買買、擴擴擴、圈圈圈”的魔性節奏中停不下來,儲備原材料、擴充產能、綁定優質客戶……我國動力電池產業逐步向頭部集中,且頭部效應愈發顯著。


SNE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1-10月,全球動力電池總裝機量為89.2GWh,得益于1-7月期間裝機量的快速增長,整體增長率已超過34%。其中,中國市場占據了55.22%的市場份額,歐洲和美國市場分別占據20.99%和16.61%,其它地區僅占7.18%。

中國市場的發展變化對全球動力電池市場一直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2019年5月,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文件,明確表示從6月21日起廢止《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我國動力電池產業最后的“保護層”被撕開,外企陸續加入戰局,“游戲規則”的改變也讓我國動力電池市場步入了全新的競爭階段。LG、SKI、SDI、松下等全球知名動力電池企業蓄勢待發,爭先恐后地打卡中國市場,以期在巨大的增量空間下,分得更多的“蛋糕”。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下,2019年這些巨頭企業在華布局的具體情況:

LG:

2019年年初,LG宣布將在2020年前增資1.2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72.36億元)用于擴大其在中國投建的兩座電池工廠的規模,兩家工廠將各獲得60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6.18億元)的投資。

同年6月12日,LG化學宣布與上海華普國潤(吉利汽車控股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從事生產及銷售電動汽車電池。據悉,該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為1.88億美元(約合13億元人民幣),雙方各出資50%,項目達產后將形成10GWh的生產能力。

同年11月,LG化學南京動力電池一期項目實現量產。項目規劃建設電極、電芯生產線23條,其中動力電池產線16條、儲能電池產線3條、小型電池產線4條。預計該項目將在2023年全面達產,年產動力電池32GWh,其動力電池產品主要供應現代汽車、沃爾沃、通用、克萊斯勒、雷諾等汽車廠商。

與此同時,2019年LG在上游材料等方面分別與天齊鋰業、華友鈷業、恩捷股份、贛鋒鋰業、格林美等中國動力電池產業鏈企業建立了深入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斬獲了特斯拉上海工廠的合作訂單。LG這套組合拳打的可謂是“穩、準、狠”,在中國市場的戰略版圖已見雛形,而其能夠快速地深入中國市場,品牌優勢和技術實力都是不容小覷的。

SDI:

2019年6月24日,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關于三星環新(西安)動力電池有限公司(三星SDI控股)擴建120Ah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線項目節能報告的審查意見”的信息。信息顯示,該項目將建設一條540萬塊120Ah動力電池生產線,一條540萬塊37Ah動力電池生產線,項目總投資50億元。

同年7月25日,三星環新的股權變更為環新集團持股35%,三星SDI持股65%,西安高科正式退出,SDI一舉成為三星環新的第一大股東。業內人士表示,為進一步強化主導權,未來SDI或將成為三星環新的唯一股東。

顯然,SDI通過加強對合資公司的管理控制,期望在華發展規劃中能夠享有更多的主動權,并保證在產能擴充以及市場開拓等方面的工作能夠更加順暢推進,由此我們也看出了SDI重回中國市場的自信。

SKI:

2019年9月,SKI擬與億緯鋰能簽署《合資經營合同》,合資建設20-25GWh的動力電池項目,以積極推進雙方在新能源電池領域的發展。

2019年12月,SKI宣布計劃投資10.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3.82億元)在江蘇省鹽城建一家電動汽車(EV)電池制造廠,這將成為SKI在中國的第二家電動汽車電池制造廠。此前,SKI在江蘇省常州市還有一家動力電池廠,產能規劃為7.5GWh,其中項目一期已于2019年12月5日正式竣工投產,產出的NCM811軟包電池,將為北汽新能源高端品牌ARCFOX配套。

同時,在上游供貨方面,SKI在2019年3月與天齊鋰業旗下子公司TLK簽訂了供貨協議,約定單一年度氫氧化鋰產品基礎銷售數量合計約占TLK位于澳洲奎納納地區的氫氧化鋰建設項目達產后年產能的20%-25%。

龐大的中國市場,儼然已成為SKI心中的“風水寶地”,在此基礎上,SKI正在中國建立越來越多的合資公司。相較于三星SDI和LG化學的布局來看,SKI的投資布局顯得更為激進,由此可見SKI迫切想要打破當前的動力電池市場競爭格局的愿望以及提升其市場地位的決心。

松下:

2019年年初,松下宣布計劃將其中國工廠(大連)的動力電池產能提升近一倍,并計劃斥資“數億美元”為中國電池工廠新增兩條生產線,建成后產能預計將增加80%。據悉,該工廠投資約5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9.6億元),目前已實現量產供貨,產能接近5GWh,可滿足20萬輛電動車對動力電池的需求,其生產的方形動力電池將主要供貨給北美和中國市場。

在市場逐漸放開的趨勢下,如LG、SDI、SKI、松下一般的知名外資電池企業不僅重返中國市場,還進行了更大規模的市場布局。國內動力電池企業也將走出舒適區,與外資企業展開正面較量,巨大的壓力下,我國動力電池市場也將面臨更加殘酷的洗牌。

隨著外資企業在華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未來將進一步擠壓同價格區間內我國動力電池企業的生存空間,即便是如寧德時代和比亞迪這樣的巨頭也不可避免。但換句話說,我國動力電池企業真正的對手或許從來都不是這些新入戰局的外資企業,而是在“溫水”中愜意已久的自己吧?而此時外企入局正是最好的時機,大舉擴產下也將形成良好的“鯰魚效應”,為我國整體動力電池市場帶來更多的生機與活力。而未來我國動力電池市場將形成怎樣的格局,還需要時間和市場的進一步檢驗。




作者: 謝鑫      稿件來源: 電池中國網
相關閱讀:
發布
驗證碼: